粤剧+碉楼:开平打造文化名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8-02 06:58:46

“恨我金山困难返,念盼三载唯梦幻,经历数番死百般难,才闯出鬼门关……”悠扬胡琴声中,颇具岭南风情的唱腔让人耳目一新,一段关于开平碉楼的故事由此展开。

近日,新编粤剧《碉楼》在广东省开平市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上演。粤剧与碉楼,一个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世界文化遗产,两张世遗名片“牵手”,让开平碉楼换上文化“新装”,传递华侨华人爱国爱乡深情。

经典创新


(资料图片)

粤剧《碉楼》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艺术顾问、广州粤剧院在2010年创作排演的新编粤剧。该剧以碉楼为载体,通过讲述广东江门开平华侨司徒永堂的家史以及司徒镇海与秋月的爱情故事,再现早年江门华侨异乡打拼的血泪辛酸和爱恨情仇。2022年,在多方合力推动下,粤剧《碉楼》启动复排,并于近日在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活动中与观众见面。

“新编粤剧《碉楼》舞台选在开平赤坎古镇景区一处古戏台。根据古戏台的建筑特点,我们对剧本和表演形式做了一定改动。比如,在男女主人公举行婚礼时,演员从古戏台走到观众身边撒喜糖,在观众中间拜天地。”广东省艺术研究所青年导演、本剧复排导演吴烨华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为了保留粤剧的原汁原味,从走步、唱腔、念白、咬字,到人物脸部细节动作表演,我们都一点一点给演员们引导纠正。经过1年多的排练,演员们进步很大。”

双遗荟萃

“我们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赋予粤剧文化新的时代力量,让世界在江门读懂广东、认识中国,透过广东看到中华文化的新气象。”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冀说。

开平现存碉楼1800多座,是广东五邑侨乡中碉楼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碉楼原是早年华侨为保护家眷和财产安全,集资建设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近年来,开平碉楼变身“网红打卡地”,成为城市文旅体验的新名片。粤剧则被誉为“南国红豆”,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江门粤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先后孕育了粤剧复兴鼻祖邝新华、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粤剧名家关德兴等。

“碉楼之下演《碉楼》,可以说是‘双遗荟萃’。”开平市文化馆馆长罗顺飘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新编粤剧《碉楼》就像一个窗口,让更多观众聆听开平华侨华人艰苦打拼的历史故事,感受碉楼背后的华侨华人爱国情怀。

传承文化

作为广东省文化繁荣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和江门市文化强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新编粤剧《碉楼》在广州首演后,回到江门、开平等地巡演。未来,该剧将在开平赤坎古镇进行常态化演出,“落户”开平。

“在碉楼所在地上演当地发生的历史故事,更能增进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拉近人与建筑的距离,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碉楼》就像一个‘时空隧道’,连接着华侨先辈和侨乡民众,也贯通了碉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吴烨华说,“相信会有更多青年人加入《碉楼》剧组,为这张‘双遗名片’注入新鲜血液。”

罗顺飘说:“我们希望将《碉楼》打造为开平的文化名片,让更多游客在开平不仅能看到实体碉楼,也能欣赏粤剧《碉楼》,从而全方位感受碉楼文化魅力。”(高 乔 王曼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02日   第 06 版)

责编:庄鹏泽